7.10開始,電商界迎來新新一輪的風波,特別是淘系平臺,大范圍的降權覆蓋下,很多電商top店鋪和黑馬寶貝紛紛遭遇“滑鐵盧”。

對比去年來說,今年做電商可謂一路波折不斷,從今年3.15開始,很多店鋪都被降權,對大部分局外人來看這是很好的事情,因為作為購物者其實最痛恨的就是弄虛作假,加大力度管控是消費者喜聞樂見的。
不過對于電商平臺規則來說,其實要完全避免補單是不太行得通的。這不但是限于平臺的規則,而且更大程度的是限于網購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其實這幾年入行電商的越來越多,因為前人賺到錢了,所以后面的跟風就很嚴重了,所以在電商興起的時候大量的不良商家沖入市場,導致市場假貨不斷。這些人以超低于正品的價格來兜售自己的暴利劣質產品。同時靠著刷單來沖擊銷排名榜和虛假評價,讓很多消費者深受其害。

但是隨著淘寶平臺的監管越來越嚴,市場上不良的產品越來越少,雖然不能徹底清除,但是買到假貨的幾率已經大大降低(當然,如果大家讓50元的產品對比100元的質量來作為判定真貨還是假貨的話,就當我上面的沒有說)。
為何要補單
因為規則和購買習慣,電商人不得已的苦衷
新的問題是,天貓淘寶已經越來越成熟的平臺,導致很多類目已經嚴重飽和,加上現在淘寶已經擁有利用平臺賺錢的實力,導致現在做新店或者沒有流量的店鋪的話,就需要靠著大量的投入廣告來讓自己有排名。
第二個問題是,作為無法真實看到或者觸摸到我們目標寶貝,大多數的消費者購買產品當然要看的是評價跟銷量,大家的普遍觀點是:賣的多就不會查,平價好就不會差。

這樣作為一個新上架的寶貝來說肯定是吃虧的,很多店家即使花了錢打廣告依然沒有轉化,很多質量很好的寶貝沒有轉化,沒有銷量,淘寶規則認為這個產品不是好的產品,就會不給排名。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很多賣家不得不花錢去做補單,冒著被查后錢打水漂的危險。
這不是替賣家說話,在很多做店的賣家來說,沒有人比他們更加痛恨補單,因為錢是從他們手里出去的。但是沒有辦法,限于排名跟購買習慣,為了讓自己的產品能夠讓買家看到有些情況之下只能這樣。
為何會被查
運營自身做的不到位,導致賣家更多的虧損
我經常跟很多運營說過這句話,我們補單補得是數據,按照持續的規則來讓我們的排名維持在更靠前。不是純粹的沖銷量,那沒有意義,產品本身才是王道。
我們在做好產品品質的情況之下,補單補的是數據,是給數據看,讓數據認為我們的產品是表現好的,從而給我們權重和排名,不能盲目的為了更快的讓排名靠前就去瘋狂的補。

盡管這次嚴查的時候跟給很多商家預警,但是商家們或者是由于不會運營,也或者是沒有在意,從而導致數據異常,被稽查系統盯上給降權,特別是在現在重點嚴查的時候。
為何會被冤枉
在這個過程中,或者是淘寶誤傷或者是有意,讓一些沒有補單但賣的還可以的商家也降權了,這是很讓人欲哭無淚的情況。
其實大家都要明白,平臺始終是平臺,他也要賺錢,我們在上面賣東西盈利,也要給平臺上點稅不是?

很多商家都說,淘寶偏向大店鋪打壓小店鋪,為什么,因為大店鋪上稅多呀,電商平臺不是國家法律機構,就是一個商業平臺,況且法律機構也是要靠稅收養活,何況是商業平臺,所以,這里公平的定義是在保證平臺最大利于同時不會崩塌下做到盡量的公平。
好了,大家對于運營有什么要討論的可以留言或者是私信我們哦
